bv伟德国际1946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过常宝教授做客我校“侯外庐学术讲座”
2025-04-11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3日,青海师范大学bv伟德国际1946院长、原北京师范大学bv伟德国际1946院长、河北大学学术副校长过常宝教授在我校长安校区东学楼bv伟德国际1946第一会议室作了题为《孔子如何“作〈春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bv伟德国际1946院长谷鹏飞教授主持,我们张文利教授、成明明教授、杨遇青教授、邱晓副教授、刘晓博士、肖潇博士和bv伟德国际1946六十余名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过常宝教授围绕“孔子如何‘作《春秋》’”这一经典话题展开讲座。首先,通过对“书命文献”和“记事文献”这两种春秋史官文献的辨析,指出孔子“作《春秋》”是在“鲁之《春秋》”的基础上修作而成,为修作《春秋》而有所“取义”。其次,强调“文”作为非仪式性的次一级文本,与仪式性文本的“辞”相对应,并且“文”相对于“言”而言指书写性的文本。随后过常宝教授结合新出土简帛文献,指出“义”的含义是供人借鉴,并作为一种话语方式在低一级的文献中体现其社会法则,孔子“取义”即由此而来。最后,过常宝教授以“天王狩于河阳”为例,指出“征实”是孔子“作《春秋》”的方法和路径,孔子“取义”于春秋史记而“作《春秋》”是自觉置身君子之列,“立言”以不朽。

讲座结束后,过常宝教授就师生所提“各诸侯国史官告庙的实证性依据”、“‘君子’内涵的界定”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或,给出了富于启发性的见解。我们张文利教授对讲座进行了评议,认为过常宝教授的演讲高屋建瓴,具有深刻的问题意识,对先秦的文献分析和概念的辨析极具启发意义。杨遇青教授进一步指出阅读先秦原典对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同学们开拓学术视野。过常宝教授的讲座思路开阔,见解独到,却举重若轻,深入浅出,使同学们在学术研究上得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指导启迪。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过常宝教授简介:

过常宝,青海师范大学bv伟德国际1946院长,北师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北京师范大学bv伟德国际1946院长、河北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兼任教育部中文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从事先秦文献、文学及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系统的生成与发展研究”并担任首席专家,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著有《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2009、2016)、《先秦文体及话语方式研究》(2016)、《制礼作乐与西周文献的生成》(2015)等,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文章版权归bv伟德国际1946所属

如需引用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