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缅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bv伟德国际1946教授赵俊贤先生,《赵俊贤先生纪念集》于先生离世三周年后编辑出版。该书分五辑回顾赵老师的学术生涯与生命轨迹:缅怀恩师、至亲追忆、学术纪念、学术反响与先生形象,并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真挚的个人叙述,系统总结赵俊贤先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开拓性成果,全面展示其学术贡献与人格风范,生动呈现其“以学术为生命”的治学精神,以及“为人师表、薪火相传”的教育情怀。观澜读书会特推出这本书的目录、编后记与部分照片,以表达对学术前辈的怀念。

赵俊贤(1938-2021)

书画家马河声漫像赵俊贤先生
赵俊贤(1938年2月24日—2021年7月13日)男,汉族,陕西商州人。1957年9月至1961年9月就读于伟德bv1946官网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bv伟德国际1946教授。1953年读初中二年级时出版剧本《还牛》而轰动桑梓。1960年读大学三年级时完成首篇学术论文《说书起源问题质疑》。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当代小说史稿》《论杜鹏程的审美理想》《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上下册)《中国当代文学风格发展史》《当代作家的背影与文学潮汐》、散文集《学府流年》,发表论文及散文各数十篇。其中《中国当代小说史稿》被专家认为“系国内第一部当代小说史,填补了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白”“超越了传统的编年体文学史写作方式,为当代文学研究开拓了一条新路”。该书获陕西省教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综史》在学术界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影响,被专家誉为“带来学科意识的觉醒”“在当代文学史的本体论和文学史结构体例上是一大创造和发明。”该书获陕西省教委人文社会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专家认为“他的当代文学学术研究由作家论而文学体裁史而文学通史、专题史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个人风采、学术工作展示

大学时期的赵老师

1986年疗养院撰写《中国当代小说史稿》 1990年《中国当代小说史稿》研讨会

1998年讲课中 2008年会议发言中

1980年秋在伟德bv1946官网参加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研讨会合影(后排左1)

1990年与陕西省作协主席胡采合影1990年与著名作家杜鹏程合影

1990年《中国当代小说史稿》学术研讨会合影(前排右1)

1995年省作协 省文联及西大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举办学术研讨会
赵老师代表性著作


目录展示
辑一 缅怀恩师 辑二 至亲追忆

辑三 学术纪念 辑四 学术反响

辑五 先生形象 附录

《赵俊贤先生纪念集》编后记
赵俊贤先生去世三周年了,心里一直想,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追思之情?与几届同门和赵老师往来密切的同学朋友商量后,决定编一本《赵俊贤先生纪念集》,把老师的生平经历、学术成就和亲朋好友、同仁学生的追念文章汇集起来,既当做一份留给后辈的学术史资料,又是留给我们的永久纪念。
一旦决定就行动起来,发出消息后得到师友们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帮助,四面八方的稿件和信息源源而来,让我又一次领受到先生的学术影响和人格感召力。纪念集完稿之时,想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两篇当做序文的是赵老师的同道老友董丁诚先生和王仲生先生专门撰写的怀念文章,他们年事已高却不辞辛苦,令我感动万分。同门师兄弟韩鲁华、李道新、陈思广、霍士富、范存强、吴荞在繁忙的工作中如约完稿;岳芃师妹反复联络传送、默契合作;李国平、王新民、刘炜评、侯海林等学兄学弟热切帮助;商洛小文友涂艳博热情提供家乡的相关稿件;还有师母袁丽君老师、师弟赵少立师妹赵少雪等亲友的全程支持。我们全体的情感交汇和通力合作,才使得集成工作顺利完成,也保证纪念集有了相对完整且丰富生动的面貌。
纪念集面世之际,要特别感谢李继凯教授的热心引荐和华文国际出版社张志业先生提供出版,著名书法家倪文东教授题写书名,还有同门李道新和陈思广两位的资金支持。我的几位硕士生,刘浩同学全程整理编辑文稿,曹宇星、李晨、武倩赟同学反复校对。曾经的西大学生、现在的职业编辑王彦龙友情统筹。每一次心愿的达成,背后都有很多人的关注和付出,在此一并感谢。
谨以此书,和恩师作最后的告别,也以此安妥我们生者的灵魂,然后继续前行,爱向人生。
伟德bv1946官网 周燕芬
图文来源:“观澜读书会”微信公众号